檢驗概念

醫療的目的是希望達到正確的診斷,最好的治療結果,前者必須先經謹慎的病歷追蹤,病人生理的檢查,再進而選擇檢驗項目。

我們都知道預防勝於治療,首先看看在美國掛列前五名死因以及其危險因子。

第一位是心臟血管的疾病,相關的危險因子包括抽煙,膽固醇過高,血壓上昇,肥胖,糖尿病,以及缺乏運動的人。其次是癌症,抽煙,飲食不適當,喝酒,職業與環境暴露引起的。第三位是腦血管的疾病,起因於抽煙,膽固醇過高,血壓上昇。第四位是意外的傷害,來自未繫安全帶,酒精與藥物的濫用,超述,職業上使用的危險物品,生活的壓力與疲倦等等。第五位是慢性肺部的疾病,與抽煙及職業,環境的暴露有關。

預防性的健康檢查依著年齡的增長有必要做部份的增加,這是針對年齡群健檢的規劃。

在18歲以前的青少年應考慮下列的檢查:

  1. 德國麻疹的抗體,看是否有免疫力,這是對於將來有打算要懷孕的女性的健康檢查。
  2. 梅毒血清檢查 (VDRL) ,衣形體 (Chlamydia),淋病 (Gonorrhra),庖疹 (Herpes),後天免疫缺損病毒 (HIV),子宮頸抹片(Papanicolaou Smear)。
  3. 結核病,皮膚病。

我們可以了解,青少年剛剛學會使用身體的功能,常常在不懂得保護自已的情形下,被傳染了性病,所以檢驗的重心擺在這一方面的檢查。到了40歲以前,已於屬壯年期,應再加上下列檢查:

  1. 乳癌及大腸癌的例行檢查。
  2. 肝臟,腎臟功能的檢查。
  3. 甲狀腺,糖尿病的檢查。
  4. 尿液的常規檢查。
  5. 血壓,心電圖以及脂肪的檢查。

到了退休的年紀(40歲以上),身體的機能開始出問題,這時候應再加上:

  1. 骨質疏鬆症的檢查。

    健康檢查是站在預防醫學的觀點上規劃的,但常常都是有病才求醫,我們可以對疾病用最簡單的歸類:
    第一類是傳染性的疾病例如 TB AIDS。
    第二類是心臟血管及腦血管的疾病,含高血壓,高膽 固醇的病人。
    第三類是癌症的病人。
    第四類是過敏反應的病人。

病人會求醫,一般都會有症狀,最常遇到的是抱怨疼痛,雖然這常常是非常主觀的,但能夠提供醫師重要的診斷訊息,諸如痛的時間,部位,特性,程度。最主要的原因是外傷,感染,發炎,缺血以至於慢性的神經痛,癌症的轉移等等。

發燒,體溫上昇(正常範圍在36至37。4℃),原因很多,感染,自體免疫的疾病,過敏反應,惡性腫廇,中樞神經系統的傷害,胃腸道發炎出血,心臟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,肝臟膿腫,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亢進,以及化學物質藥物的反應等等。

體重下降,疲倦,虛弱,昏睡等等的主訴,有可能是生理上或精神上的問題,常常發生於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的問題,心臟的毛病,感染例如肝炎EBV,呼吸道的問題,貧血,關節炎,癌症,酗酒,藥物副作用,抑鬱等等。